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心中。其艺术形式之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星光闪耀、璀璨奇葩,永远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然而多年来,中国书界对书法的认识众说纷纭,在写字的层面上争论丑书俗书或在江湖派、山寨派、学院派、现代派等帮派问题上互相指责无休无止。由于书界远离古圣书法经典,致使大众对书法的优劣、美丑难以辨别,也使书法难以创新和发展。尽管有些书法理论家研究了一些古人经典,并写了一些书法感悟,然而终因没有真正理解书法经典的真谛致使无法道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是什么,更无法书出古圣先贤所想象所要求的书法!
今天,国家通过长久运行,确认寻宗问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长治久安、兴旺发达。象征和代表中华民族气质的排行十大国粹之首的书法,(中国最古老的《六艺》:礼法、乐舞、射箭、御车、书法、算数。书法就在其中。)也到了必须寻宗问祖的时候啦!让大众听听从仓颉造字到秦汉晋唐创造书法的老祖宗是怎样教导我们作书的,书界才能迷途知返,从而知道什么叫书法,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美的、雅的而不是丑的俗的,从而进入正确的书法学习和创新的轨道。
为此,大狂草书法艺术网设置了一个栏目叫《祖师经典》。也就是古圣先贤的书法和笔法经典。古圣先贤千古不易的笔法理论,是中国书法的传家宝。中国书法史上一切大书法家,无一不是在古圣笔法理论基础上得以成就的。楷书创始人钟繇得《笔法》后,始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道理,由是书法更妙;其后晋人宋翼得钟繇《笔势论》,“依此法学,名遂大振”(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人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曾从父亲王旷那里得到了一本论用笔的秘著,书艺得以大进,使卫夫人吃了一惊。这种记述,屡见不鲜。可是在以书取士的时代,这种宝贵的笔法经验(也可以说是决窍)是保密的,书家们把它当成了“祖传秘方”秘而不传,其所藏笔法论著,或携之入土,或仅作家传,即使千金亦无法求得,这也从侧面说明这种笔法经验(规律)对于掌握书写技术具有很好的效用及悟出这种笔法规律的难度。因此,有的书家为了获得它就下了大力甚至不择手段:钟繇从韦诞手中借不到蔡邕的《笔法》,诞死后,他就“盗发其冢”;宋翼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通过“破钟公墓”而获取钟繇的《笔势论》;欧阳询则是花了“三百缣”的高价弄得了王羲之为教子笔法所绘的《指归图》;颜真卿为了学习书法的决窍,曾两度辞官拜张旭学书;清代张照,年轻时为学到书家王鸿绪的笔法,竟躲在王的楼上,透过楼板缝隙偷看王写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书法家们对于笔法经验的重视,而元代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今天,大狂草书法艺术网将秦汉晋唐书法祖师的经典集中发布,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书法及书法爱好者进一步明了古人要求的真正的书法是什么。从中也会明了,书法古圣先贤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是非常深的,他们经典中提出的关于书法的标准是非常高的。这种高和深的程度连古圣先贤自己也没有达到。准确地说,这高深的书法经典理论实际上就是古圣先贤的书法梦,他们的书法经典犹如手指月亮,但却不是月亮本身。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草圣张芝就说他自己上比杜、崔不足。这是什么意思呢?事实上张芝的书法和杜、崔相比,毫无疑问是好得非常多,张芝的草书连书圣王羲之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用张芝的书法和崔瑗经典《草书势》的要求比,那是毫无疑问还有很大差距。张芝上比杜、崔不足,实质上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由此可见,古圣先贤经典描述的关于最高境界的书法实质上就是他们所作的书法梦。古圣先贤敢于做梦,给书法后人指明了真正的书法艺术的方向,说明了书法艺术的真谛。中华一千多年来一代一代书法家在追梦。然而自宋以来,书法每况愈下,从未达到晋唐高度,讲超越,那是天方夜谭。我们今天处于这个新时代需要做的,一是要在书法上心仰并模仿秦汉晋唐,二是要在书法艺术上为老祖宗圆梦,让老祖宗的梦想成真。这叫做让书法知行合一。
《清静经》语: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由此可见,书法得道,只是一种形式,虽名得道,实无所得;美好的书法只有同时赋予美好的内容,能化众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得道。换一句话说,书法的知行合一必须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知道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境界的书法艺术是什么,同时又能够把它用书法的形式写出来。这是书法艺术本身的知行合一;第二层意思是当你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知行合一时,只是完成了一半。正如《清净经》说的:“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只有“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由此可见,只有知道行道再加传道以化众生,才能在书法上达到知行合一的完美境界。
现实中,不少书家一辈子只会书写几个字,诸如:福、禄、寿、囍、马到成功、鸿运当头、紫气东来一类的,也有一些书家会用拖把拖一个其大无比的龙字马字虎字。这些都是虽名得道,实无所得。因为,书家的最重要作用,是书以载道。要传送给人们福、禄、寿、囍、马到成功、鸿运当头、紫气东来从何而来之道。只有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知道行道传道,才能在书法上达到知行合一的完美性。为此,大狂草网展示了218幅约15000字的书法作品,选择自三皇五帝起,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代伟人毛泽东共81位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圣贤、帝王将相、诗人、书法家的经典名句,内容涵括劝学励志、修身养性、醒世明理、安身立命、齐家治国等智慧。试图运用书法的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造性地转化成书法作品进入当代人的办公、经营和居住空间,每幅书法作品传送一条圣人之道。让书法所载之道转化成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为己为家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书法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书法的最高艺术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书法的最大作用是挥洒中华圣贤语,弘扬世代立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