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用笔法
原文: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繇苦求不与。及诞死,繇阴令人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
译文:魏钟繇年少时,随刘德升到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回来后和魏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探讨用笔的方法。钟繇忽然发现蔡邕关于笔法的书在韦诞坐位上,钟繇向韦诞苦苦相借,韦诞不给。因此捶胸三天,胸脯都捶青了,因吐血不止。魏太祖拿五灵丹救治了他,才活过来。钟繇向韦诞苦苦相求蔡邕笔法韦诞不给。等到韦诞死后,钟繇暗地派人盗掘他的坟墓,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笔法,明白了书法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的真理。从此钟繇学习并运用蔡邕笔法,书法更加美妙。
原文: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译文:钟繇说:“(你们)哪里知道正确的用笔才能使字写得好啊。所以说用笔的原理犹如天,写出的字流美就如地。这不是平凡庸俗之辈所能明白的。”临死之时,才从衣袋里取出蔡的笔法来授予他的儿子钟会,并告诫他说:“我认真学习研究了三十年的书法,看别的方法都不能完全弄懂(书法的真谛),后来学习蔡的这个用笔方法。如果与人在一起,(我就)在地上书写,周边数步都写满了;睡觉时就在被上写,把被也写穿;上厕所(有时)整天忘记出来。常常把世间万物的形象都想象成字的笔画、结构等,并用不同的笔法把他们表现出来。
原文: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谣远映者矣。
译文:钟繇擅长三种书体,而其中写得最好的是八分。(他的书法)点画如大山被摧陷,采取的笔势如骤雨;(笔画间的)牵带纤细如丝发毫毛,轻巧就如天空淡淡飘动的云雾。运笔有如鸣凤在天空中遨游,回锋时又像是在花林中漫游的少女,灿烂鲜明,远远地,交相辉映。
一冰注:钟繇《用笔法》见于汉典古籍。其中“及诞死,繇阴令人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不可信,因为:钟繇(151年-230年)韦诞(179—253),钟繇死于230年,怎么可能去开比他后23年即253年才死的韦诞之墓呢?这只是历史的故事,说明笔法来之不易。
|